中国青年网新乡9月2日电(通讯员 胡圆圆)为响应党的号召,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自我,获得成长,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学习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7月27日-8月5日,437必赢会员中心心理学院大学生“阳光心理”志愿服务团支教小分队以老师的身份组织了“三下乡”支教活动,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与当下疫情防控要求,在自己家乡所在社区开展支教活动。实践队员们在志愿服务中不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见,问候达心间
时值夏季,淡蓝的天空,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乡村小路间,蝉鸣与鸟鸣相伴。7月27日,实践团队员梅英姿到达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朗公庙镇西马头王村教学点,在该教学点负责人宋志强宋校长的带领下,熟悉教学点环境,安排教学课程。
“梅老师好!”,在踏入教室时,实践队员梅英姿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整整齐齐的坐在座位上,干净的目光不断在新来的“小老师”身上流转。与孩子们的初见,稚嫩又恳切的问候直达心间。实践过程中,梅英姿同学除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外,还结合心理学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年龄段特点开展音乐会、故事会、美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丰富学生课堂,与学生交流,拉进与同学们的关系。同学们配合十分积极,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非常,梅英姿亦成了大家喜爱的“梅老师”。
图为实践队员课堂上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的情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圆圆 摄
采访,志向存高远
7月27日-7月28日,实践队员王婉如和周一诺来到南阳市方城县杨楼乡,在当地大学生合作办理的学习成长训练营开展为期两天的辅导体验与采访活动。到达当天,实践队员和训练营老师们首先向孩子们进行了急救知识宣传讲解,强调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为同学们介绍了少先队的建队历史,并结合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特色,鼓励他们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从小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
7月28日上午,实践队员主要针对训练营创办原由这一问题对大学生创办者尚双豪老师进行了采访。“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尽自己所能去辅导帮助自己乡村的孩子们,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尚双豪在采访中如是说到。在采访之余,尚双豪也给实践队员们讲述了自己和伙伴们一同创办创造营时的经历:“开始时我们什么都不懂,就那样跌跌撞撞的摸索着,租房,办证,招生……我们甚至还未走出大学校门,就提前经历了社会的磨砺,以前从不知道做一件事情要那么难。艰难困苦有,委屈心酸亦有,但坚持过后收获的甜胜过了所有。”尚双豪表示,自己平时也会对孩子们讲述这段经历,希望孩子们都可以拥有满腔的勇气和无畏的坚持,实践队员们对此深有感触。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训练营创办者尚双豪的情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圆圆 摄
支教,日久师生情
7月28日-8月5日,实践队员潘鹏超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门楼任乡小博士辅导机构担任临时老师,为小同学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团体游戏,例如你画我猜,萝卜蹲等。其中,潘鹏超同学结合所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组织进行了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小游戏。游戏过程中,小朋友们热情高涨,配合积极,大展拳脚,纷纷向“潘老师”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老师,老师,你看我画的怎么样!”“哇,画的真棒!”类似的对话在课堂上反复出现。在绘画之后,实践队员挑选了几幅画,向同学们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对画上房树人线条图案的剖析,来分辨其中蕴含的暗示含义,进而分析绘画人的心理状态。同学们对此十分惊叹,纷纷让潘老师分析一下自己的绘画作品。在课余时间,潘鹏超也为学生们讲述了许多发生在抗疫和抗洪期间的感人英雄故事,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心系祖国。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玩游戏时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圆圆 摄
从陌生到熟悉;从初出茅庐到轻车熟路;从第一天教学时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井井有条。这短暂的支教助学过程使实践队员们改变了很多。“三下乡”支教的过程,不仅是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大学生“阳光心理”志愿服务团支教小分队队员们也从中收获了快乐,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责任。“我愿做摆渡人,用青春照亮青春!”当代大学生们重申着青年学子的担当,承担着肩上的责任,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文章源于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