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1月3日下午,我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观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系列学习活动之第1讲和第2讲,采用线上自主和线下集中观看的方式进行。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总结讲座内容并撰写学习心得,表示要阐释好传播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张功震表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就必须首先要明晰与掌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作为上好思政课的重要哲学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坚持”,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对“六个坚持”,“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坚持”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征途中不断书写新的壮丽史诗。
教师刘珍玉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一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好传播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不仅要将国家最新理论成果和时政动态,及时、完整、正确地传递给学生,还要通过生动的案例、鲜活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金句’作为教学材料,应用于教学与实践,并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
教师侯鹏表示,何谓中国式现代化,它有什么含义和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新型现代化,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它不同于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吸收和借鉴了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化的优秀成果,同时又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含的现代化,尤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使得中国式现代化与美西方现代化具有了质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更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八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中央就开始谋划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前人已经为这一目标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奠定的良好的基础。如今,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任务也越来越艰巨。紧要关头,全体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初心不改,勇立潮头,善于斗争,决胜未来。
教师田喜腾表示,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了系统观念是基本的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对系统观念理解不太到位。比如在共同富裕这个专题的准备中,主要是从经济视角和精神富裕的方面进行讲解,忽略了共同富裕同社会公平正义、同生态环境建设、同法治治理体系的系统辩证关系。通过运用系统观念,能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课堂中,将共同富裕的专题同我国的其他发展规划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
教师梁冰倩表示,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习和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渠道。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融入思政课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我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而要想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课堂上讲活、讲深、讲透,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做到先学后教。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学懂弄通悟透党的二十大文件,并在此基础上与习近平总书记之前的重要讲话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在自身融会贯通这些精神实质之后,再有机融入教材和课堂之中;其次,必须做到映照现实。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入脑、入心。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的过程中,要通过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进而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到学生心中去;最后,必须做到内外联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地学、系统地学,除了在课堂内,在课堂外同样也需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
教师吴明怿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我们应把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近期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头等政治任务去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融会贯通,不照本宣科,用丰富的案例让同学们真正对思政课感兴趣、学进去,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促进价值认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真正提供有用之才。
教师李安新表示,在收听寇清杰教授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讲座后,对于接下来如何讲好“原理”课,有四点感悟。一是做到先学后教。首先要原原本本学报告、认认真真悟思想,才能实实在在讲道理。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教学过程中既要保持“原理”课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稳定性,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特别是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创性贡献。三是概括全面性和重点性。既要全面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丰富内容,又要结合“原理”课突出融入重点。四是将内容融入与精神涵养相统一。要充分展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豪迈气概和历史主动精神,将历史自信和理论自信讲出来,以此增强当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教师张彬表示,通过下午观看寇清杰和陈大文两位教授的辅导讲学,以广泛的视角从不同层面研讨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落实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作为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一名老师,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中,要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讲清楚,把党的百年奋斗坚持自信自立的历程讲清楚,把理论创新的“两个结合”历史发展讲清楚,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和实践基础讲清楚;要把新时代十年的十六个历史性成就融入课件,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史四个历史阶段讲充实,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把“现代化”这条历史“副线”与民族复兴的主线串起来,要把自我革命的相关论述强化到党的建设历程中;要用二十大报告体现的科学历史观来引领“纲要”教学,要理顺“五个史”之间的关系,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来梳理“纲要”课程体系,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如何把握历史主动、始终保持清醒自觉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