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文章 >> 正文
 

娄勤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发布日期:2021-07-16  浏览次数: 来源: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娄勤俭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的伟大政治宣言。我们要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宣告震古烁今、气壮山河、彪炳史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江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总书记亲自勾画的美好蓝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了一份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鲜明标识的小康答卷。

  在经济强上,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最激昂的旋律。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13个设区市全部位居全国百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省内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百姓富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全部帮扶达标,教育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痛点得到初步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5年安排资金488亿元用于对口支援,帮助全国102个国家级贫困县、8个省区近400万人实现脱贫。

  在环境美上,高品位的美丽江苏正在清晰呈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省普遍自觉,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长江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以江河湖海为脉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创新带,把沿海打造成令人向往的风光带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把沿太湖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把沿大运河打造成江苏的美丽中轴。

  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全社会高效能的治理充满活力、文明向上。文明城市数量全国第一,省市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超过95%,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筑牢了稳定、安全、廉政、生态“四条底线”,形成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等有效做法,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抗旱一线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磨炼了党员干部队伍。

  千百年来,小康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却一直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一千年梦想变成了美好生动的现实。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江苏的地位独特而重要,江苏的使命艰巨而光荣。回顾党中央对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的指示要求,贯穿着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1983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江苏后,以苏州为例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阐述了小康的六个方面内涵;1992年途经南京时,强调“江苏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到20世纪90年代末,相较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江苏已经进入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新阶段,走在了全国前列。

  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后,江泽民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苏有条件搞得更快一些”,“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胡锦涛同志指出,江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江苏把“两个率先”确定为新世纪初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作出系统谋划部署,并制定了小康的主要指标体系。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江苏时,对江苏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给予鼓励、提出要求。

  江苏坚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图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江苏泗洪金锁镇万亩小麦种植基地机声隆隆,大型农机在田野里穿梭,为小麦喷施农药。 江苏省委宣传部供图 张连华/摄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小康建设给予了高度关心。2013年3月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团讨论时指出,“要始终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是事业新的起跑线,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2014年12月视察江苏时,提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并指出“目前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上,不能匆匆忙忙往基本现代化赶,再回过头来补课”;党的十九大后,2017年12月视察江苏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确定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定位,全面展开新的工作布局。

  回顾这一历史脉络,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充分感受到,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复兴的伟大谋划、对发展规律的高超把握、对历史大势的深邃洞察,有这样的领袖和核心,我们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的发展,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江苏作为发展走在前面的地区,始终肩负“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任。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一切工作的主线,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更加坚定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围绕“高水平”和“全面性”推进小康建设,确保全面小康建设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充分展现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着眼于发展阶段特征的变化,始终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小康建设进程,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高水平全面小康,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发展上。我们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腾出空间发展高端产业,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解决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以产业链的优化提升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高水平开放载体建设提升开放能级,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聚焦南北融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物流人流方便性,同时对美丽江苏、沿海发展等作出新的部署,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和生产力布局。

  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始终把补短板作为小康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讲话的指示要求,我们深切体会到,江苏不是经济好就一好百好,不是过去有先发优势就能轻轻松松实现目标。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围绕提升小康建设质量,聚焦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更”要求,整体推进民生建设,系统谋划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其中具有标志性的,一是2018年,我们顺应“四化”同步规律,着眼于重构城乡关系,集中改善苏北农村住房条件,30万户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二是2019年,出台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1+5”系列文件,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重点保障低收入人口同步小康,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水平;三是2020年,部署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聚焦历史遗留问题、深层次结构问题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问题,逐年排查、逐年推进,努力创造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始终把安全稳定作为小康建设的前提,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在中美经贸摩擦时,我们强调“变中求稳有进的信心、优化结构有稳的定力”,以极大的定力推动转型升级。在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时,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在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中,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安全环保现代治理体系。正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任凭外部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的挑战,都没有延缓小康进程、影响小康成色。这些年,应对大变局的“变”,始终有“不变”的逻辑:新发展理念是始终不变的发展指引,高质量发展是始终不变的发展道路,稳定、安全、廉政、生态是始终不变的发展底线。

  城市书房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江苏靖江马洲公园东北角的容湖书房,于一隅之地静守书香,聚起城市的书卷气质,成为最富人文诗意的文化地标。图为当地市民在“最美城市书房”容湖书房畅享阅读时光。 江苏省委宣传部供图 盛义/摄

  着眼于党中央对江苏探路的一贯要求,始终把现代化探索与小康建设相融合,着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进入新时代,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做一些基本现代化建设需要做的事情”的要求,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在昆山、江阴、江北新区、溧阳等6个地方,就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通过局部探索实践带动区域现代化。同时,在全省面上对农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领域展开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江苏不仅展现出高水平小康的现实模样,而且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必须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江苏是小康宏图的起笔之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的开卷之地。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说,“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并作出了现代化的展望。2009年,习近平同志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要求我们“在扎实做好全面小康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尤为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是,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总书记视察江苏,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新的光荣使命。从“战略构想”到“可以勾画”,从“积极探索”到“率先走在前列”,都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更高标准、探路的一贯要求。我们深感党中央对江苏的期望之重、我们肩负的责任之重。

  新的征程上,江苏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这样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九个必须”,对照现代化特征内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建设经济基础厚实的现代化,坚持创新引领、协同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在率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让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烙下鲜明的“江苏印记”;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坚持优势互补、协同联动,重构城乡区域关系,在率先构建现代化空间格局上走在前列,让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发展中实现高水平相对均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的美丽江苏,在率先打造美丽中国现实样板上走在前列,让人们时时处处都能够遇见“心目中的江苏”;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率先创造现代化生活品质上走在前列,让殷实富裕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率先建设社会文明高地上走在前列,让江苏成为展示东方神韵、华夏魅力的重要窗口;建设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坚持科技赋能、重心下移,提升区域治理效能,在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让祥和美好、公平正义、安全稳定成为鲜明标签,不断展现江苏“强富美高”现代化阶段的崭新模样。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