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把灾难当教材】思政课教师如何说?

发布日期:2021-08-23  浏览次数: 来源:党委宣传部

 

 2021年暑假的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课、一本鲜活的德育教材,必赢官网全体师生凝心聚力、自力更生,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在防汛救灾和防疫抗疫中彰显强大新医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四个自信!

让我们一起听听思政课教师们怎么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史伟

“7·20”洪水无情,肆虐新乡大地。牧野湖告急、共产主义渠告急、卫河告急,卫辉告急,加上局部新冠疫情形势突然恶化,形势愈加严峻。在这危急时刻,我们再次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周密部署,再次看到了驻地官兵的迅速行动和有力抗洪,再次看到了社区、村“两委”等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动员和快速落实,再次看到了各地援新的义举和爱心。

面对“7·20”这场千年一遇的洪灾和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无数新医人同样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投身抗洪防疫之中。他们或为党员先锋队成员,或为抗洪志愿者,或自发行动,积极投身校本部、附属医院抗洪防疫,也出现在新乡各处抗洪救灾现场。从北校区、南校区到西校区,从一附院、二附院到三附院,从牧野湖、彩虹桥到共产主义大桥,力所能及,全力以赴,新医人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首抗洪赞歌。

多难兴邦,玉汝于成。每次大灾都是大考,都是民众力量的汇聚,都是团结精神的淬炼,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教材和素材。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当充分搜集抗洪防疫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掘其背后的故事内容,充分诠释其价值和意义,以此来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行,以此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灾难终将过去。但只有将党领导人民抗洪防疫的鲜活案例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记录下来、宣讲开来、传承下去,灾难留给青年学子,留给我们的,才不仅是泪水和伤痛,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增强自信、催人奋进,激励我们与祖国一同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共同成长,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冯秋季

2021年的暑假,注定会成为河南人、新乡人、新医人抹不去的记忆:汛情未退,疫势再袭。但我相信,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将不仅仅是灾难带给我们的三百多生命一夕陨落、无数家园顷刻损毁,以及内心一时的惊惧,更有洪灾面前一辆辆挂着“河南加油 支援新乡”“洪灾无情 人间有爱 河南加油”“合肥志愿者与新乡人民心连心”“江苏新沂志愿者驰援河南”“日照支援郑州救援队”等旗帜的汽车,满载着浓浓情谊疾驶而来;还有洪水中无数武警官兵、志愿者不惧生死、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决战卫河的惊险场景;也有“不饿也要吃一口”的新乡百姓将烙馍送到志愿者手里时的深情交代……无数难忘的场景,彰显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更渗透着战胜灾难的铿锵决心。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自信!

洪水未退,疫情又至。无情无形的瘟疫面前,河南人没有被吓倒。中央有号召、地方有行动、百姓有温情。不能让被疫情袭击的地区太孤单,不能让被封小区的居民有困难,新医附属医院的18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郑州、商丘,公共卫生学院的师生组成技术团队,奔赴疫势最需要的地点,还有无数水果蔬菜运往各地疫区。他们的内心装载的,不只是滚烫的热情,还有祖国和人民的寄托。全国上下一盘棋。这,就是中国的制度自信!

面对防汛抗疫,我们新医人责无旁贷。一附院的医护人员在转移走最后一名患者后才撤离卫辉。这些逆行者中,有徒步爬到14层病房楼也要去救人的七十多岁的老医生张爱民,也有掉到水里也要把婴儿安全托举起的年轻护士庞晓丹,更有无数名曰“新医人”的志愿者,他们一边修复家园,一边照护临时安置来的受灾群众,一边赴援各地检疫、防疫、救治病人……他们忙碌的身影,映照出一幅美丽的风景,这,就是新医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办公室主任 刘红

2021年的暑假,注定不平凡。河南既遭遇了特大暴雨洪灾,也面临了新冠疫情反扑。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场灾难中每一个鲜活的事例都是生动的教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小课堂与救灾防疫大课堂的同频共振中“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厚植家国情怀。“涝疫结合”的灾难中,我们经历了悲痛、感动,也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与温良。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从闻“汛”而来的“橄榄绿”“火焰蓝”,到“疫”中逆行的“天使白”“志愿红”,从慷慨解囊的爱心企业到提供食宿的店家老板,从扶持互救的普通市民到支锅炕油馍的淳朴乡亲……每个人的一点光、一点热,汇聚成了抗洪防疫的磅礴力量。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

夯实信仰之基。从抗洪救灾到再战疫情,危难时刻更彰显中国速度、中国优势。党中央一声令下,四面八方,紧急支援,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无数的党员干部组建“先锋队”“抢险队”冲锋在前,乘风破浪的救援队打开了生命的通道,逆行出征的医疗队构筑健康的屏障,举国上下同心合力、共克时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增强责任担当。灾难之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青年的身影,逆行跪地救人的新医学子于逸飞、纵身跃入急流的外卖小哥马壮壮、驾驶铲车逆流救人的刘松峰……他们用生命书写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平凡的人生闪动着耀眼的光芒。历经劫难,我们都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愿同学们真正实现内心的成长和丰盈,用理想、知识为青春赋能,自觉的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奋斗助力民族复兴,书写新时代青年最美的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 刘奇

一场城市内涝、一次疫情反扑,一场爱心接力、一次思政大课,437必赢会员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党员们把灾难当教材,在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过程中,始终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救助灾民和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飘扬在每一个教师党员的心中。在灾难接连来临的过程中,马院的教师党员们没有退缩,积极报名参加党员先锋队,踊跃捐款捐物帮助受灾群众;积极报名参加党员先锋岗,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坚持把思政课上到防汛救灾的第一线,在受灾群众中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给他们讲述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能不断的帮助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给大家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把疫情防控做到最好,中国共产党才是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着想的政党。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马院的教师党员们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情怀,他们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把思政小课堂上到社会大课堂中,坚持思政育人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不分场地、不分时间和地点,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立德树人工作要求放在首要位置,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大先生”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不断靠近。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 康瑞林

2021年7月对于很多河南人来说都是难以忘记的,因为在7月份,河南特别是豫北多地遭遇了超过了历史极值的降雨。千年一遇的暴雨,使得河南多地变成了一片汪洋,给河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卫辉市更是受灾特别严重。面对如此巨大的洪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志愿者疾驰而来,我们积极开展自救,很快恢复了生产生活,这不得不引起身在灾区的我的思考。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党的坚强领导。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就灾害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如何救灾、救灾之后的恢复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救灾工作开始有序进行,中央拔了专款用于救灾,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还到河南多地考察灾后重建状况。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大量的救灾所需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来。各种抗洪的专业设备,第一时间到达救灾地点。人民解放军战士迅速集结,奋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第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志愿救援队,捐赠救援物资不断涌来。当我看到那些写着河南加油的救援车辆开来时,内心感到无比的感动,这恐怕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会出现。

第四,河南人民,团结一致,不畏艰险的抗灾精神。在洪灾面前,河南人民无一退缩,在党员干部的领导下都为抗洪抢险做自己能做的工作。洪水无情,制度有情。在这次洪灾面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的十分明显。

我忽然想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因为中国人民洪灾而流离失所,饿殍载道的悲惨景象,那时的国民党政府非但不救灾,反而对人民横征暴敛。事实又一次印证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副主任 张萍

7月中下旬,受持续多日急强降雨影响,学校南、北、西三校区,全部被雨水淹没,洪灾洪情时刻揪动人心,学校领导多次到抗洪救灾现场指导并参与救灾工作,后勤部门的老师们更是站在抗洪第一线,夜以继日在校园各处值守,多次组织在校师生自救,在停水停电、道路被淹的情况下,用铲车为暑期留校学生运送生活用品,解决生活困难,为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在持续的洪灾面前,50万卫辉人民舍小家保大家,眼睁睁看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被洪水淹没,新乡人民的健康守护神——437必赢会员中心第一附属医院也在建院100多年来因洪灾首次停诊,新乡校区在洪灾稍缓之后,学校又积极安置了来自卫辉的近2000名受灾群众,同时号召组织广大教职工捐钱捐物、组成支援志愿队等,支援一附院和多个卫辉受灾乡镇的灾后重建工作。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来必赢官网为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慰问,并在校园多处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给我们带来了重建校园和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然而,祸不单行,洪灾未完,疫情又来。8月初以来,全省多地出现的数名新冠确诊和无症状感染病例,常态化疫情防控再次拉响警报,一轮又一轮核酸检测,一队又一队受检测群众,一组又一组白衣战士,一名又一名志愿服务者,奔赴在抗疫一线,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感人英雄故事。

不管是洪灾,还是疫情,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和一部部思政教育教材。当前,全省抗疫正处于关键期,秋季学期的开学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如何化灾情、疫情危机为思想政治教育契机,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抗灾抗疫中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特殊洗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每位思政课老师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李文强

2021年夏天,一个平平常常的季节,炎热、蝉鸣、晨跑,还有热闹的菜市场早市。

2021年夏天,一个千年不遇的夏天,暴雨、洪水、疫情,还有逆境中穿行的身影。

河南极端天气在郑州、新乡等地引发的灾难,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破坏了我们的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农田绝收、房屋受损、商场地下车库被淹、甚至还有生命凋零。

危机时刻,新乡人民没有退缩,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抗洪。广大志愿者第一时间赶到抗洪一线,汛情就是命令,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是战场,新乡加油的口号就在哪里响起,坚守牧野湖、坚守彩虹桥、坚守新中大道、坚守107国道、决战共产主义大桥……一个个平常生活的地理标志,那一刻在洪水的肆虐下,成了人们与灾难斗争的阵地。夜晚临近,由于水灾停电,借助微弱的手机灯光,巡查险情的是共产党员;借助微弱的手机屏幕,广大网友在转发求助信息,一股股正能量在指间穿梭。

关键时刻,河南人民没有退缩。河南加油!郑州加油!新乡加油!郑州受灾严重时,全国的志愿者来了,挖掘机、卡车、冲锋舟,人们的热情击退了洪水的无情,天灾无情人有情。郑州地铁里彼此陌生的鼓励,新乡各级领导涉水指导抗洪,小吃店里微薄经营的个体老板坚决拒收志愿者的饭钱,还有各单位为受灾严重的群众提供的救助安置点。

在这重大时刻,全国人民驰援灾难中的河南。灾区到处可见全国各地的车辆,人们口音各异,救助装备不同,但是,大家心中的目标是一致的,救人。

在洪灾关键时刻,437必赢会员中心科学部署,积极抗洪,在做好本单位抗洪救灾工作的同时,密切配合新乡市的抗洪工作。作为437必赢会员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我积极参加新乡市抗洪救灾现场工作。灾难就是教材,在这场洪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们的勇敢、坚毅、还有团结和无私;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快捷反映、高效率的救助安排、安置灾民的秩序;我们还看到了共产党员、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的身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 申家字

2021年的暑期非比寻常,中原大地刚刚经历的百年不遇大洪水还未完全退去,新冠肺炎疫情又再度卷土重来。抗洪抢险、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大考。面对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叠加,灾难中被凝聚起来的伟大精神力量无不使我们感受到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力量。

洪灾无情,人间有爱。洪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部署,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大灾面前有大爱,大灾面前显担当,河南乃至全国上下闻“汛”而动,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逆向向前,驰援灾区。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汇集河南、汇集新乡,无数平凡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无私的民族精神。

肆虐的洪水还未完全退去,新冠肺炎疫情却又接踵而至。必赢官网三所附属医院迅速抽调数百名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连夜奔赴郑州、商丘支援抗疫。广大党员教师、青年学子人人争当支援者,跃动的红马甲义无反顾地冲到疫苗接种、核酸检测、门岗排查等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舍己为人、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磅礴力量。

灾难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青年成长的营养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讲好抗灾抢险、防疫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其次,要积极运用抗洪救灾、防疫抗疫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育人元素,把思政课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努力实现大、小课堂的同频共振。用理论做武装,把灾难当教材,切实上好“开学第一课”,推动思政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大学生心里走。最后,要讲出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结合建党百年,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研究生)主任 朱培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疫情灾情,不期而遇,彻底打乱了我们的暑期规划与美好愿景。但是,灾难带来的从来都不是只有伤痛,还有境界与修养、磨砺与成长、感恩与感动。

灾难中,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境界与修养。攻坚克难、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高高飘扬的党旗,哪里就有可爱的共产党员。受困群众的需要就是党员前行的动力,受困群众的平安就是党员最大的牵挂。必赢官网在开展自救的同时,勇担社会责任,连夜安置近2000名受灾群众,体现的是党委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号召力,背后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忱。

灾难中,我们见证了青年一代的磨砺与成长。人民子弟兵、青年志愿者一个个稚嫩的肩膀扛起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一刻,他们用生命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青春最美的样子,他们用奔赴险情的坚毅宣告着——人民就是英雄,英雄就是人民。

灾难中,我们一次又一次感恩、感动。感恩我们遇上了最好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把人民托举在最高的位置,任何一次救援和抢险,都是拼尽全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所以,我们由衷感慨“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感恩我们遇上了最好的陌生人,素不相识却心手相牵。山河一相守,家国情绵长。所以,当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奔赴抢险时,热心市民蹚水送去热乎乎的饭菜,那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而行。”作为思政课老师,善用“大思政课”是我们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本分。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自觉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激扬新医学子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增强新医学子的志气、骨气、底气,鼓舞新医学子在最好的时代乘风破浪。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 张功震

至暗。2021年7月21日凌晨3时,比前三波更猛烈的第四波暴雨,瀑布般倾泻在历经苦难的豫北新乡;许多人从梦中惊醒,眼睁睁地看着肆虐的天上之水涌入家园;至早上7时,暴雨渐歇,水已齐腰,天地依然极度阴沉。这一刻,新乡人永生难忘。在高温的黄淮气旋吸引下,上千公里外台风“烟花”的旋臂,如抽水机一样把西太平洋的水汽喷向太行山东麓,水汽遇阻抬升,与上层大气的冷空气交汇。如是,太行山东麓的新乡暴雨倾盆。雷霆雨露皆是天恩,然而2021年的这一刻,三天四场暴雨,累计965毫米的倾水,却是新乡人的至暗时刻。上天,过于眷顾了这片苦难的土地。

不屈。四顾茫茫,皆为天水;无路可走,无处可逃。通讯中断、公路冲毁、铁路危情、桥梁坍塌、房屋倾毁、水电毁坏、良田不见……恐惧、慌乱、绝望……各种情绪交织在新乡人的心头。面对灾难,怎么办?唯有不屈,才有希望。干起来吧,重建家园!还能怎样?!

希望。洪灾之下,紧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李克强作出批示。国家防总、新乡各级政府、消防和驻豫军队官兵、各地救援队伍纷至沓来,与不屈的新乡人民一起开展灾后自救与救助重建。期间,各种感动、感恩、感激层出不穷。家园开始重建,希望之光渐露晨曦。帮扶政策开始出台,恢复重建如火如荼。

    身为思政课教师,当做好对学生的灾难教育。要把洪灾作为一堂思政大课,着力培养学生战胜灾难的勇气和智慧。我们应对他们讲:灾难中,自救与救助他人的人,皆是英雄——英雄不在远方,他就在这里;英雄,不是没有恐惧与绝望,但他依然会含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