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必赢会员中心
本科双学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接近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系统而严格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既具备第一学位的专业知识,又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社会所需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掌握初步的英语专业技能,能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从事本专业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工作,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文化差异具有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3.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方面的知识;
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三、基本学制和总体学分
(一)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2.5学年。
(二)总体学分
1.完成学业规定学分:72学分(不含奖励学分);
2.双学位专业的课程,若与主修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相同(即课程名称与教学大纲相同,且学分数相同),或主修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培养方案要求高于双学位专业的课程,可申请免修。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二)核心课程: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国家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医学基础英语、口译、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语言学、医学英语视听说、英文报刊选读、日语、学术论文写作。
五、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
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
课程模块 |
学分 |
比例 |
理论 |
实践 |
总学分 |
必修课 |
专业基础课 |
29.5 |
4.0 |
33.5 |
46.5% |
专业课 |
22.0 |
0.5 |
22.5 |
31.3% |
毕业论文 |
— |
16.0 |
16.0 |
22.2% |
合计 |
— |
51.5 |
20.5 |
72.0 |
100% |
六、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置
双学位全部课程为必修课。必修课:开设18门课,共1056学时,其中理论920学时,实践136学时(不含毕业论文),二者之比为1:0.15,平均周学时20.3。各类课程学时分配比例如下:
1.专业基础课
开设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国家概况,共652学时,占总学时的61.7%。
2.专业课
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医学基础英语、口译、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语言学、医学英语视听说、英文报刊选读、日语、学术论文写作,共404学时,占总学时的38.3%。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与理论课相关的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分布在第3-5学期的必修课中进行,巩固和扩大在课堂教学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毕业论文(含答辩),安排在第6、7学期进行。
(二)基本要求
1.专业基础课: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夯实语言基本功。
2.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英汉、汉英互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中英思维方式对比与汉英语言对比的知识;掌握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应用文翻译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英语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养。
3.实践教学课:包括与理论课相关的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和扩大在课堂教学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在第6、7学期,要求论文选题科学,设计合理,达到本科生毕业标准,通过论文答辩。
七、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理论教学周52周(第3-5学期,单学期均18周,双学期均16周,考试在教学周内完成,第6、7学期为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时间)。
八、成绩考核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由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大力推进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制度,深度融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逐步实现考核的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读英语双学位教育专业,应在主修专业规定的标准学制内完成。
修读英语双学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主修专业的学士学位,修读完双学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达到双学位教育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方可颁发文学学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