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 分:3学分
总 学 时:54学时
理论学时:48学时
实践学时:6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奋斗过程,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进程及其必然性;帮助大学生正确总结经验,认识国情,学会全面地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以致能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课程教学时,应该注意结合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分析;注意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言
[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及目标要求,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深刻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2.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教学难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
2.主要矛盾与社会性质的关系
[讲授学时]
2学时
[主要内容]
一、中国近代史综述
1.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
2.不同阶段的划分
二、中国现代史综述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
1.课程性质
2.目标要求
第二讲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基本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及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中国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近代中国由盛转衰的历史
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如何评价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4.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学难点]
1.如何评价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讲授学时]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3.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2.政治控制
3.经济掠夺
4.文化渗透
三、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1.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四、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三讲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基本要求]
了解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的逐步加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渐加深。为了解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探求国家的出路。但是,他们都失败了,这种失败构成了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逻辑前提。
[教学重点]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维新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
[教学难点]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比较与评价
2.“中体西用”的评价
3.维新运动的特点
[讲授学时]
2学时
[主要内容]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四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基本要求]
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活动以及基本理论情况,熟悉武昌起义、帝制覆亡、民国建立与袁世凯窃国的过程,分析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历史结论。
[教学重点]
1.三民主义的内容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相同与不同
3.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难点]
1.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2.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讲授学时]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的提出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王朝覆灭
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第五讲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基本要求]
认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全面了解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前进中的推动作用,深刻理解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增强对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
[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性质及其影响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4.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革命的教训及意义
[教学难点]
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讲授学时]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2.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进行
3.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第六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而懂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1.中国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教学难点]
1.八七会议的评价
2.党内“左”倾错误反复出现的原因
[讲授学时]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二、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2.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3.红军长征胜利和迎接全民族抗战
第七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基本要求]
深刻体会民族生死存亡时刻,中华民族不当亡国奴、不怕牺牲、浴血抗战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力量。正确认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全面认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学生能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及其意义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其原因
3.国共两党及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1.如何分析和评价国共两党及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讲授学时]
6学时
[主要内容]
一、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抗日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三、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的胜利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八讲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基本要求]
掌握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基本概况,从中理解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英明决策。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建国的诚意以及彻底打败美蒋反动派的决心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重点]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3.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讲授学时]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2.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坚决反击
二、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解放区的上地改革运动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四、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
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3.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第九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基本要求]
掌握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基本国情,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功绩及其经验教训。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巨大成就和严重曲折的全貌,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中所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曲折历程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3.关于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
[讲授学时]
2学时
[主要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1.新中国成立初期而临的考验
2.巩固新政权的伟大斗争
3.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3.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
4.资本上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2.社会上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全而建设社会主义的幵始
2.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五、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1.“大跃进”及初步纠“左”的努力
2.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3.“文化大革命”内乱及其历史教训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第十讲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认识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教学重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
1.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2.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讲授学时]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2.拨乱反正的完成
3.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4.国防战略的转变、“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的确立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与两岸交流扩大
4.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2.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部署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3.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十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基本要求]
了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教学重点]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的发展战略布局
[教学难点]
1.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讲授学时]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2.中国梦的提出和治国理政的新部署
3.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6.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7.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3.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6.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3.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4.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5.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四、考核方式
将“单一终结性量化考试”提升为“综合过程性考核评价”。构建网络、实践、课堂、试卷“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融。构建“四维一体”的考核维度,建立起增进知识、培养能力、培育情感、践行价值的过程性动态考核方式,通过“知能情行”层级递进与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实践认同,真正实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