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散文合集,以游记为主,全书的主题是凭借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去初次探寻中国文脉乃至世界文脉在世界留下的痕迹,跟着作者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初读此书,他写道,“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以此为结开启独属于作者和读者的“文化苦旅”。用秋雨先生的话解读就是:文化苦旅,并不只是身体上的“苦旅”,更是心灵上的“苦旅”。
这本书很适合静下心来研读,每次读下来都让人有不一样的收获。读这本书让我们可以游览书中世界,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去旅游。随着文章的推进,时时出现思维高点,引人思索。
作者简介
余秋雨,男,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当代作家、学者、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旅行家。
代表作:《文化苦旅》、《文化中国》、《背影》、《何谓文化》、《千古一叹》、《中国文脉》等。
创作背景
起初余秋雨受到了一位青春不老、童心不泯的美国老教授的激发。这位教授虽然年老但游历了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使作者萌发重新认识祖国大地的愿景,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与追寻。作者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灵,并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因此,余秋雨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考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撰写了第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
该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一经面世,就以飞扬的文采、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在此后的修订和整理中,删删减减,最终将文章整合为四个部分:“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文化苦旅》可以说是余秋雨先生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
内容简介
此书通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描写一代中国人心灵的纠结,是一本有关中国美学的书,深入浅出,用干净漂亮的白话文字,来描述中国深沉的文化,以及抒发自我的情感。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历中国各地,追寻古人古迹,体会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程。这本书是游记,也是中国的文化史。
他以故乡的牌坊写起,写到了石匠、尼姑庵、建立在破败尼姑庵上的学校和与学校方向相反的寺庙;写到走在去学校的山头上飘动的红方巾;写到潘木工建造的样式与牌坊很像的校门;写了坚守原则的信客……这是梦的起点,更是藏在作者回忆里的文脉刻印。却让我们见识到不同时代的眷恋。
道士塔联系莫高窟、莫高窟、宁古塔和风雨天一阁,见证历史的变迁。细碎的文脉流淌在人文建筑、人格品行、风土人情之中。如此多的历史真相和文化多愁善感地在书中铺展开来,让读者跟随着作者的步伐一起感慨、一起深思。
个人感悟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见识到过去,见识到未来。跨越时间的维度,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探寻文化的奥秘。
读一本好书,走上一条好路。我能同大家分享的是它陪伴我一年多充满着笑与泪的时光。其中它扮演着一个朋友的角色,是一个不必多说苦难的朋友。它只会默默提供给我一个安静的世界,静静地参观中国文脉,让我暂时忘却眼前小小的苦难,令我的悲伤转移到历史的潮流中,让小小的我有了大大的展望。
余秋雨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的困扰”。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一本经典都有深意,在如今这碎片化阅读横行的时代,作为充满朝气的新时代青年。我呼吁弘毅书院的每一位学子,在学习之余能捧起一本书,努力将书中气韵内化为自身修养,将阅读当做一件莫大的幸福。
精彩书摘
1.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我的回答是:“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3.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4.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
5.文化的旅程就是苦,就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
6.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7.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可能迫害。
8.探寻不到就猜测,猜测不到就想象。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机勃勃。
9.幸好到了一个可以走出文字、走出小家的时代,终于有一批中国人惊动海天,也唤醒了中国文化里长久被埋没的那种生命。
【注:作者简介参考网络,创作背景部分内容参考网络等,本文照片均来自网络】
荐书达人:朋辈导师张晓玥
阅享达人:朋辈导师王路杰